B站新出的HIRES功能如何食用?以及一些絮絮叨叨~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b站投稿 转码失败 B站新出的HIRES功能如何食用?以及一些絮絮叨叨~

B站新出的HIRES功能如何食用?以及一些絮絮叨叨~

#B站新出的HIRES功能如何食用?以及一些絮絮叨叨~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如您是UP主或者进阶HIRES用户,需要发布或者进阶了解HIRES功能的,请移步:关于B站有些用户怀疑B站HIRES的FLAC压缩编码会有损音质的,请看这篇测试文章:

引言

最近B站上线了HI-RES无损音频功能,细细的看了宣传页面下方的评论,可以说是有赞有贬,但是里边也不乏一些不是非常懂的朋友跟着瞎带节奏。

对于身为HIFI发烧友的我来说,这个功能实在是再好不过了,王羲之在《兰亭集序》中写道“……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”,说明最大的享受,是要视听结合才行。

但是,反观现在,4K视频一大把,但是封装在里边的视频中的音频质量大多数都停留在AAC/320kbps以下,有的甚至连100kbps都不到。而现在HIFI发烧友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,B站也是应时代所趋,推出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功能。

如何开启这个功能,请见官方宣传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blackboard/PC-Hi-Res.html?spm_id_from=333.337.0.0

(在B站搜索框中搜“HIRES”,第一条搜索内容便是)

我也是费了不少劲拿到了内测资格,并且测试了一下B站中HIRES无损的性能,究竟是真是假?要如何设置才能以一个正确的姿势来食用这道B站的新潮大餐呢?

省时小助手.^

B站中的HIRES音频功能是真的,确实能输出96kHz(含)以下规格的HIRES音频。如需了解设置请跳转到“如何设置才能正确使用HI-RES无损功能”标题(正文45%位置)。

B站的HIRES功能究竟是噱头还是货真价实的可以输出HIRES音频

在我拿到内测资格以后,立即上传了一个我们自制的4K 60FPS,内嵌96kHz/24bit FLAC音频的MV。

其实原本这个视频中的音轨我做了192kHz的版本,但是受B站目前上传码率所限(频响范围大于96k的会被强制转换为96k),所以我重新再次封装了96kHz的FLAC音轨在视频中上传了上来。

上传了之后,在视频下边的设置栏开启了HIRES无损功能,音频码率到达了2902kbps(作为参考,96kHz/24bit的WAV的码率为4608kbps),这符合96kHz的FLAC应有的码率。

在这儿说句题外话:音频由于没有视频那么直观,可以在清晰度上一下子就能分辨是否为真的“高清”,所以大家习惯看格式和看码率来辨别。

但是对于音频,码率高的文件未必就封装进去“高码率的“数据。例如你用128k的MP3,也可以通过软件转换成96kHz的FLAC甚至更高码率,但其真实数据量和听感,却只与原MP3文件相同。所以验证它真伪的方法只有用检查频谱、频率分析数据或者拿耳朵去分辨。

但是“耳朵收货”这个事儿却很主观,每个人都不一样。所以“真与假”其实理论来讲只能靠检查频谱图和频率分析数据来区分。由于B站视频在正常情况下无法下载(经测试用各类下载器无法下载HIRES视频里的高清音频数据),所以我选择用录音机连接DAC,录下来音频后检查频谱图的方式来测试B站视频里的HIRES音频性能。

如果你说“我没有录音设备,自己耳朵又听不太准,那怎么辨别?”,那我只能说要看发布者的人品了。

我们上传完视频以后,进行如下5个实验来测试B站的HIRES无损模式的性能:

(首先放上原音轨的频谱图以供对比)

1.MAC系统+外置DAC,开启HI-RES模式,用专业录音机TASCAM DA-3000进行录音后的频谱图:

2.WINDOWS系统+外置DAC,用专业录音机TASCAM DA-3000进行录音后的频谱图:

3.MAC系统+外置DAC,关闭开启HI-RES模式,用专业录音机TASCAM DA-3000进行录音后的频谱图:

4.Macbook PRO 板载耳机插孔,用手持录音机SONY PCM-D100进行录音后的频谱图

(注:此部分的Macbook不包含2021款Macbook Pro 14‘’/16‘’):

5.WINDOWS PC 板载声卡耳机插孔,用手持录音机SONY PCM-D100进行录音后的频谱图:

(注:以上实验用的计算机均将SRC设置为96kHz/32bit,以足够涵盖视频中音频的数据,录音设备的录音模式均设置为96kHz/24bit WAV格式)

由于B站的客户端无法选择独占音频设备进行WASAPI(Windows系统的一种声音驱动)传输,所以还是无法跳过系统层面的SRC采样率转换的统一(我们在后文探讨这个SRC这个东西)。但是就算受受到SRC限制,B站的HIRES给我主观带来的提升也是十分明显的,细节和空间感比压缩以后的音频好的太多。

但是感觉(听感)是个很主观的东西,客观数据上(如上边几张图所示),B站也是货真价实的输出了HIRES的音频,客观结论如下:

1、MAC和WIN在连接DAC以后,都可以输出96kHz的频响范围,并且动态范围数据也与原音频文件差不太多(虽然少了一些)

2、在关闭“HI-RES无损”功能之后(上边图片3),B站压缩系统会把音频压缩成320k的AAC,频响在20k(19.5k左右)截掉,常规操作而已。

3、MAC系统板载自带的耳机插口无法完全回放96kHz的频响(注:此部分的Macbook不包含2021款Macbook Pro 14‘’/16‘’),我试了3台苹果电脑,耳机口的频响会自动限制在44.1kHz(每声道22.05k以下)。无论怎么设置,无论是播放B站里边的东西,还是Audirvana播放HIRES音频文件,只要用电脑板载耳机口放音,都会将频响限制到44.1kHz。但是怎么说呢……你都有了MAC了,应该会有个播放器或者DAC吧……(bushi

补充:2021款Macbook Pro14‘’和16‘’系列,其耳机口已经完全支持回放96kHz的频率响应所对应的音频信息。系统为macOS13.0.1

4、Windows PC板载声卡的耳机插口,可以完整回放96k的频响,反而比MAC强不少(微软和windows阵营终于硬气了一回)

5、只要视频设置栏中“HI-RES无损”功能打开,无论选择多少视频清晰度,就算是240p,都可以输出HIRES质量的音频。

所以毫无疑问,B站这个HIRES是货真价实的,他并不是噱头,而是确实可以输出高质量的音频数据。

但它目前还跳不出两大系统的SRC限制。不过就算有SRC限制,开启了HI-RES无损模式也是比普通音频的听感和客观声音质量数据好的多。(想要看看普通视频里内含的音轨的质量究竟LOW到什么程度,就请看后边吧。)

或许,以后B站开发出的客户端可以独占音频设备以后,SRC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。

如何设置才能正确使用HI-RES无损功能(更新)

首先,如果你有个DAC设备(或DAC一体机,带USBDAC功能的播放器),请把他们连接到电脑上(USB/同轴/光纤  均可)。

由于目前还无法绕过SRC,所以只需在系统层面上调整输出格式即可。

WINDOWS系统,请依次找到:

设置——系统——声音——声音控制面板——找到并双击你需要设置的输出设备(例如DAC的名称或者光纤输出等)——点击“高级”选项卡——在格式上选择:96kHz(或以上)24bit(或以上),即可。

MAC系统,请找到(找不到可使用spotlight搜索功能):

“音频MIDI设置”——在左侧选择你需要设置的设备——在格式上选择:96kHz(或以上)24bit(或以上),即可。

如果你没有DAC设备,请设置耳机口的全局SRC。

WINDOWS系统,请依次找到:

设置——系统——声音——声音控制面板——找到并双击“扬声器”(或类似名称,就是你使用耳机是选的那个名称)——点击“高级”选项卡——在格式上选择:96kHz(或以上)24bit(或以上),即可。

如果你是MAC系统:

前边也讲到,MAC系统的耳机不论你怎么设置,都会统一到44.1kHz这个格式,但是确实也比压缩完了以后的AAC320k强一些,因为系统默认就是44.1kHz,所以现如今不用任何设置。

2022/8/15更新如下

移动端APP(平板电脑HD版APP //iOS&Android//  暂不支持)

iOS 和 Android 手机端APP更新6.8.4后支持HI-RES无损开关。

打开方式比较暴力,需要进入视频的全屏模式,开关才可以显示在视频的右下角(b站软件设计工程师应该对这个奇葩设定负全责)

实测如下:两系统暂时都无法绕开系统预设的SRC频响范围限制。

由于B站的移动端APP无法像 ONKYO HFPLAYER(iOS)和SONY MUSIC CENTER(iOS & Android)等专业音频软件一样可以独占连接外置DAC设备,所以目前还不可以控制输出频响范围。iOS会把频响范围限制到44.1kHz(频响上限可达22.05kHz ,耳机口录音、连接外置DAC录音实测),Android会限制到48kHz(频响上限可达24kHz,耳机口录音、连接外置DAC录音实测)。(DAC实测录音的频谱图和上边MAC设备:包含MACBOOK笔记本或者MAC台式机用耳机口测试相似,就不贴上了)尽管有SRC限制,也高于B站AAC 320kbps的19.5kHz的频响上限。

虽不能完整回放96kHz/88.2kHz高清音频(iOS目前还不能完整回放48kHz,两系统会把实际输出降至系统SRC上限),但iOS系统可回放44.1k/24bit高清音频,Android系统可回放44.1k/24bit、48k/24bit的高清音频。

移动端开启HIRES仍然大幅度优于未开启HIRES模式(截至19.5kHz每声道,实测),或者B站上普通视频(最大19.5kHz每声道)。

所以真的不要说绕不开SRC就没有用。

.

!平板设备如想回放HIRES的音乐,需要浏览器登录WEB端,目前的音频性能和APP相同。都无法独占外接DAC,并且受到系统SRC限制。.

ADB方式修改安卓系统底层的SRC设置方式,我们目前还在研究测试中。

现如今截止到今天,B站可以完整回放96K的频响的方式只有计算机web端并且连接DAC或windows板载耳机接口(支持高码率的集成声卡)。

移动端和pc端APP的独占音频设备功能还希望B站尽快研发

关于SRC问题的一些见解

SRC(Sample Rate Converter)采样率转换器。

这是PC操作系统中关于音频处理的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。因为在系统中可能需要几个音频源同时放音,所以为了避免采样率不统一造成的卡顿和无法正常播放,所以系统将他们统一成一个采样率,并允许用户自行设置。

这对于一般(非HIFI需求)的用户而言,这个功能再好不过,因为数模转换设备和放音设备都是板载声卡,而且如果你将这个值调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(大于音源的声音质量),基本上对被放音的音频文件(音源)不会有什么影响。

对于HIFI用户而言,这种不能独占设备,并对原始音频进行多次编解码,简直就是触动了他们的“逆鳞”。声音不仅编解码多次,而且还经过了板载声卡的“垃圾”时钟,造成更多的JITTER(抖动)失真。

无论他们是否能听出来(bushi

不过退一万步讲,B站的这个HI-RES功能目前虽然不能绕过SRC来独占音频设备,但是由于现在绝大多数视频中的音频十分的烂,质量低下,所以相对没有封装HIRES音轨的普通视频,这个HIRES功能对于音质提升还是相当的大的。

你们不知道现在的一些视频中的音频已经烂到什么程度了。

一个还算很好的AAC 320kbps的频谱:

这种已经算是很有良心了。

一个有着320kbps码率,但是实际内容却不如192k mp3的频谱:

相信我,绝大多数的视频就是这个水平,频响在16k就已经切了,这还是某官方发的。

一个经过多次压缩以后码率有190多kbps的频谱(节选):

这个我就真不说什么了,好多视频其实都是这样子的。

所以,就算有SRC,带HIRES的视频和普通视频相比,声音质量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。

不过主要还是看UP主是否能上传货真价实的HIRES音视频了。

一些絮絮叨叨HIRES音频到底有没有用

看到好多人调侃说HI-RES音频是骗局,是噱头。我来简单发表一下我的看法。

HI-RES到底有没有意义,显然是有的。

因为有损压缩和一些质量不是很好的“普通无损”(例如44.1kHz/16bit)的音频,都是在超高频、极高频甚至许多烧友所谓的“超声波”范围内有所损失。

特别是一些高压缩率的有损格式(如上边的例子),在所谓的公认的人耳可闻频率区间内,损失了16k-20k左右的高频。这些高频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声音的细节、泛音和空间感。让整个声音都像“蒙着一层纱”一样糊。

也有些人说很难听出AAC 320kbps和无损抑或是HIRES音频的区别,这也是情有可原,因为,如果音频声音质量正常,加上听音者没有很好的设备(或比较浮躁的心态下。bushi……),听不出320kbps这种“类无损”和HIRES的区别,那太正常了,特别是如果你本身设置就不对,或者放音设备无法回放那么丰富的频响的话,那么神仙也是应该听不出区别。

但是话又说回来,听感这种很主观的东西不能统一,但是数据确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:HIRES音乐(仅限真HIRES,有损音频靠软件转码的假HIRES除外)的数据,例如频响范围、动态范围等数值,都是非常优于压缩后的音频。有些人听不出来区别,或是设备不好,不过呢,总有人可以听出来区别的,这绝对不是脑放,而是客观现实。这也是HIRES音频的重要意义之一。

反而如果你非得抬杠说是你连如上图那种频谱截断到16k的,和HIRES音频相比都听不出区别的人,那我劝你可以放弃这个区域了。

就例如给一个车开的很慢或者说连车都不会开的人一辆法拉利跑车,速度可能也是跟普通汽车没什么区别的不是吗?

关于DRV-STUDIO

DRV工作室是一个在2020年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性民间组织。

致力于重制一些经典歌曲为DSD格式带给大家。

目前在一个比较小众的音乐论坛活动。

发展至今,已经研发出第5代硬件级重制引擎(DRV5DX),和DRV独有的降噪滤波器和一些频率分离算法。

我本人非常喜欢音乐和HIFI。学习了不少乐器,虽然最后成为了一名民航飞行员。(……)

也就是这个原因,平时的我工作压力比较大,有时候睡觉需要音乐助眠。但是由于一些劣质录音(我比较喜欢古典乐和ACG音乐),再加上我有轻微的航空中耳炎,对刺激的声音比较敏感,所以,音乐助眠往往起到了副作用。有些非常刺激的声音不但不能帮助我睡觉,反而让我越发精神了。

受到老爸的影响,我也是个比较重度的HIFI迷,在HIFI上边投入了已经大概有7位数。我尝试把比较不错的黑胶系统转录成高码率PCM,或者干脆直接用黑胶播放机外接唱放再转接到耳机放大器做助眠。虽然我那套系统也有十多万,但是那相对数字音乐的低下的信噪比和解析力最后让我放弃了他。

最后我发现了DSD这个东西。由于记录方式的不同和DAC在做数模转换时的先天优势,DSD可以说是非常符合我的要求———高频不刺激的同时又着非常好的解析力和声音质量。

所以我开展了DRV这个项目,如今已经重制了大概100多张经典的专辑。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下,研发出了一套目前来讲比较完善的硬件DSD升频重制系统。

与网上一些软件转换的DSD音乐不同,DRV的专辑都是硬件设备重制后,再用专业级别的ADDA用DSD录音的方法进行灌录的。最大程度保证了DSD音乐的声音特性。而软件转换的DSD,不但没有任何的提升,反而有因为计算机CPU的不稳定性造成的转码时信息的丢失。

为什么想要制作带有高清音轨的MV

一开始,我也跟许多烧友一样,对高音质的视频“嗤之以鼻”,觉得HIFI那就应该是纯音频的。

后来,我在外站论坛上看到了一位声学大佬的实验,内容我也不想赘述了,直接说结果:实验表明,有画面的音乐比只让你听而没有图像给人感觉更加好听。

但是,现如今的MV质量(音质)实在是太差了,加上DSD目前还不能封装到视频文件里。所以当时我的方法就是开着MV的画面,把声音静音,然后同步播放我的重制音乐。虽然我觉得挺享受,但是确实有点儿太麻烦了。

在这儿说个题外话啊(这段儿为了明显我用了引用功能,其实就是我自己的事儿),这个事儿逗了我好久:不针对任何人啊,B站有些UP主录了许多那种“玩具”级别的黑胶机(例如大法HX500)的内录,然后拍个黑胶机转圈圈儿的视频。(数量真的有不少)

其实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在给我爸研究唱头的时候看了一个研究黑胶的专业UP主的视频。然后视频播放结束了,B站就会给你推送可能感兴趣的视频。于是就给我推了一个粉丝还挺多(上万)的UP主用“玩具”内录的黑胶。然后就一堆所谓的“发烧友”、“金耳朵”在弹幕里评论声音怎么怎么天籁了。

我当时就好奇,为啥我对自己价值十多万的黑胶系统的评价,还没B站烧友对一个几千块的玩具声音好。于是我就看了一下他视频中的音频码率(当时还没有HI-RES模式),一看,好嘛,才160多kbps,然后我用录音机把声音录了下来,频响范围在16k就齐刷刷地截断了。当时我真的是又有好气又好笑,又有些可怜这些在弹幕里把这个所谓黑胶转录捧为“天籁”、“有内味儿了”、“眼泪都下来了”、“声场和解析都极好,甩CD一条街”的所谓发烧友们。

所以可能我搞这个也是为了“救救”这些人吧。

后来我了解到MKV文件可以封装高码率的FLAC。

再后来,经过我们不断研究,让我们制作的FLAC音乐多少带有一些DSD音乐的特点。

于是,借助potplayer、恒星播放器等等windows系统里可以独占输出音频设备的功能,我们实现了HIRES音频的MV(封装96kHz、192kHz的FLAC音乐)。

再后来我发现B站现在开放了HIRES无损音频的功能。

前文我提到,王羲之所说的“极视听之娱”,本身就是B站忠实拥趸的我(老二次元了),非常想给B站的一些朋友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。

很早之前,就有论坛上的朋友建议我可以到B站发展。我当时回复他:“我一个专门做重制音乐的,去一个视频网站能干什么??”

但是,大人(30多岁算吗?),现在时代变了。

所以今后,我们会不断在B站这个平台发出我们制作的4K清晰度,带有HIRES音轨的MV,并在视频后边附上该音轨的频谱图。

还有就是会提供放出该高清MV中的音乐所对应的DSD重制版音乐(带内嵌歌词和所有音乐信息)

有机会我们也会把重制的标准专辑(整张),以链接的形式分享在专栏文章里。

也希望大家喜欢吧!

最后,祝B站这个HI-RES无损音乐功能越办越好,能让更多的人体验到高解析度音乐的魅力。

(快把能独占音频设备的APP研发出来啊亲!!)

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!

非常欢迎大家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!

祝大家发烧愉快!

DRV-STUDIO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